壹、計畫目標 一、落實技術型高中108新課程實施計畫,提昇技職教育品質。 二、塑造學校優良形象,締造學校卓越校譽。 三、落實生活教育,樹立勤奮守紀校風。 四、推展全人教育,培育具有實務致用、擁有科技探究與人文思辨能力、能立 足台灣、放眼國際之學生。 五、加強升學與實習輔導措施,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增進學習效果,提高升學 率與就業能力,並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六、完成校園整修整建整體規劃,營造優美、安康、充實之校園環境。 七、順應教育發展趨勢,創新教學模式,增進學生適應變遷與自我實現能力。 八、配合社區需要,與社區特色結合,朝向學校社區化發展。 九、加強技能、藝能、體育、科學教育,發展學生多元智能,注重特殊才能之 發揮與訓練,充分發展學生潛能,並發揚學校優良傳統。 貳、計畫期程 自111學年度起至113學年度止,為期3年。 參、學校經營理念 一、珍視每一個孩子,成就每一個孩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視學生為子女,透過適性的課程規劃及特色的教材教法,協助學生激發潛能,適性揚才。 二、弘揚師道尊嚴,促進專業成長,教學優先 建立教師專業專業地位及形象,恢弘師道尊嚴,尊重教師專業自主,鼓勵進修及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建構學習型組織。 三、民主多元參與,卓越精緻領導 勤與家長及教師溝通並廣納意見,使行政、教師及家長成為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夥人。以前瞻的眼光、周延的計畫、積極的態度、高關懷的溫暖心,實現教育理想。 四、尊重利他的服務人生觀,互為主體,共榮共享 一切福祉都以尊重、利益他人為出發點,服務人群,追求共榮共長的夥伴關係。建立溝通對話之機制平台,使得學校成員願意且樂於溝通,化解歧見,凝聚共識,營造校園和諧溫馨氛圍。 五、整合社會資源,發展學校特色,永續精進創新 廣納教育資源,進行垂直水平策略聯盟,建立支持系統,共存共榮。掌握時代趨勢及學校願景,引領優質團隊,發展學校多元價值特色,追求學校永續精進發展。 肆、SWOT策略分析 為規劃學校111-113學年校務發展計畫,透過SWOT分析學校內部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找出成功的關鍵因素與學校內部的核心能力,以利提出強化優勢、彌補劣勢、爭取機會、減輕威脅,並達成本校教育目標,掌握發展思維與策略,形成具體可行的計劃項目與期程,並將分析結果整理如下表,以利於未來中長程的工作展望。 一、內部優勢(Strengths) (一)類科多元,滿足各類型學生需求,提供學生多元選擇、適性學習機會。 (二)多數學生來自竹苗地區,本質純樸,可塑性高。 (三)創校歷史悠久,學校規模宏大,校友遍布,人際資源充沛。 (四)師資卓越,教學及研究均有傑出表現,深受各界肯定。 (五)教室全面e化,有利提升教學成效。 二、內部劣勢(Weaknesses) (一)校地面積廣大,行政人力不足後勤支援力有未逮。 (二)學校組織龐大,意見多元,重大校務決策,不易取得共識。 (三)學校行政工作繁瑣,工作負荷重、壓力大,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低。 (四)科系眾多開課量大,學校經費不足,不利於設備(施)之維護與汰舊更新。 (五)免試入學、少子女化導致學生差異性擴大,加上社會變遷快速,家庭結構改變,外界誘因多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學習意願低,學校學輔人員壓力驟增。 三、外部環境機會(Opportunities) (一) 近年政策強調教育資源均質化,重視城鄉之落差,透過優質化、均質化輔助方案計畫,爭取經費,改善設施,有助學校發展。 (二)竹苗區學校所設招生科別與本校重疊性不多,稍可減緩學校招生壓力。 (三)教師願創新翻轉教學年輕活力,指導學生在全國科展、專題製作、國(英)語文競賽等優質表現與成果,對師生產生標竿學習之效應。 (四)學校地理位置佳交通便捷,有利於在地就近入學。 (五)校園總體規劃佳,教學空間設施充足。 (六)親師互動好,對學校教師認同高。 四、外部環境威脅(Threats) (一)舊有升學觀念,多數優秀國中畢業生優先選擇普通高中就讀,不利技高招生。 (二)政府財源短絀,學校校舍廣花費多新興科技設備貴經費支出大。 (三)家長忙家計少督促子女,部分家長自主性高價值觀偏差,常造成親師生衝突。 (四)大眾傳播媒體與網路社群發達,學生偏差行為透過媒體渲染,造成校園負面事件頻傳。 五、策略(Strategy) (一)擴大學校多元行銷、爭取社區民眾認同、磁吸優秀生源。 (二)優化校本課程、發展校際策略聯盟、強化特色與跨域課程。 (三)以服務代替管理,重視意見、強化溝通、健全親師互動,營造溫馨和諧校園。 (四)發展教師專業社群、重視跨域素養導向教學,強化教師專業知能。 (五)積極校際交流、推動與產業界進行產學鏈結,辦理產學攜手專班、辦理職場體驗及業界實習以達學用合一,提升學生競爭力、拓展師生視野。 (六)撰寫研提競爭型計畫(如優質化、均質化、專家協同教學、職場體驗等),爭取經費補助、逐步更新設施,豐富精緻教學內容。 (七)提升教師專業知能,辦理有效、多元化教學、差異化教學、分組教學與適時實施補救等輔助教學。 (八)建立學校對外專責窗口、強化媒體互動平台、發揮家長會、校友會等社群組織。 (九)爭取經費導入AI科技融入教學、善用學校資源妥善規劃校園空間綠美化,發展智慧學校。 (十)校長善用走動式管理,傾聽意見,激勵士氣,凝聚共識。 (十一)推動行政E 化落實行政減量、建立標準流程,推行專業訓練與管考,拔擢優秀行政,提升行政支援效能。 (十二)加強與鄰近技專院校策略聯盟合作,推動校際交流,強化資源共享增進教師專業知能,結合社區資源,發展特色課程,吸引社區學生就讀,提升同學學習成效。 (十三)培養學生良好生活常規與價值觀,涵養學生品格,愛惜使用設備、妥善維修、落實設備管理。 (十四)減低學生中離、避免學生中輟、強化學生正向管教與輔導,共創親師生三贏。 (十五)主動聯絡、主動澄清、建立危機管理機制,拓展良性公關與專業行銷。
伍、學校發展計畫 一、教務處 在十二年國教課綱規準所賦予高級中等學校自主發展的精神下,提昇教師參與課程的決定權,校訂課程較以往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促使學校提昇教學品質與實踐課程改革,開創教育全然新風貌。教務工作承襲既有良好基礎,秉持教育政策並掌握時代發展趨勢,盤整全校師資及教學資源,以期提供高效能的教學支援服務,建立優質學習環境,確保教學品質追求教學卓越。 (一)一般性工作 1.課程規劃方面 (1)每學期定期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議,依據教育目標及校務發展計畫,審議課程改進及調整,並擬定下學年度之學校總體課程計畫。 (2)課程修訂著重奠定基礎能力、強化務實致用、落實課程連貫及符應差異需求,以提升就業升學競爭力;切合社會脈動與國際發展潮流。 (3)藉由執行技高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前導學校計畫,以及數位學習精進方案計畫,以支持教師課程設計和教學創新,精進開發學校本位特色課程,期能發揮學校教學特色和亮點。 (4)印製每學年課程總體計畫書與選課輔導手冊,並公布於本校網頁供全校師生及家長參考。 2.教學實施方面 (1)請各科教學研究會研擬年度工作重點,強化教學與研究風氣,重視心得交流與傳承,發展各科教學特色。 (2)依據教師專長及教學原理與學習原則配課、排課。 (3)請各科教學研究會評選適切合用的教科書,並依教學需要編選增廣與補充教材。 (4)請教師依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擬訂教學計畫。 (5)請教師重視教學歷程之設計,編寫教學檔案,參照動機理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6)鼓勵教師善用數位學習行動載具,實施多元生動之教學活動,重視實驗(習)操作,達成學以致用之教學目標。 (7)請教師將品德、性別、安全、環境、法治‧‧‧等相關教育議題融入各科教學中。 (8)實施巡堂,查驗教學日誌與教學進度,定期作業檢查,以落實教學正常化,並根據巡堂發現之缺失,研擬改進方案。 (9)鼓勵參與校內外各項語文競南八、科學展覽創作競賽活動,發揮學生多元展態之潛力。 3.教學評量方面 (1)辦理各項學業測驗,以檢視學生學習成效,並將測驗結果通知家長。 (2)請各教學研究會針對學生評量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以改進教材及教法。 (3)請各科教師建立測驗題庫,並運用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結果,改進命題技巧。 (4)落實檢討多元評量計畫,實施增廣教學或重補修,提升學習成效。 (5)建置學生學習預警制度,結合家長共同輔導課業低成就學生。 (6)輔導學生建立學習歷程檔案,以紀錄學習軌跡和性向探索,期能使學生呈現個人特質、能力發展等學習優勢條,補強紙筆測驗無法呈現的學習成果。 4.教師專業方面 (1)鼓勵教師參加各項校內外進修研習,以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2)請各科教學研究會定期研討教學相關議題,辦理教師研習、教學觀摩,強化教學知能。 (3)鼓勵教師從事研究,協助申請各項教學專案實驗研究,彙集出版研究刊物。 (4)加強與學習社群及有關學術單位聯繫,吸收新知,豐富各科教學內涵。 5.學習扶助方面 (1)辦理轉科與轉學考試,以利適性學習。 (2)持續實施課業輔導、留校自習、四技二專統測模擬考,提升升學績效。 (3)加強弱勢學生扶助方案,使其順利完成學業。 (4)會同輔導室加強低成就學生之輔導,診斷學生之學習困擾並協助解決。 (5)落實重補修教學,使每位學生均能達到學習成就標準。 (6)依規定辦理學生公費、獎助學金申請及學費減免。 (7)設立頒發獎助學金鼓勵表現優秀學生。 6.教學資源方面 (1)建置校園教學網路平台,將教師教學檔案資料置於網路供師生查閱。 (2)爭取經費增購充實教學媒體、儀器及設備,充分滿足教學需求。 (3)加強教學設備之管理維修,確保其妥善率,有效支援教學。 (4)重視潛在課程,加強校園教育環境佈置,充分發揮境教之功能。 7.特殊教育方面 (1)定期召開特殊教育委員會,訂定年度教育計畫,擬定落實執行個別化教育計畫。 (2)整合校內、校外特教資源,依學生需求安排人力,提供課程、教學、輔具等各項服務。 (3)定期辦理教師特教知能研習,並鼓勵教師進修特教知能。 8.行政支援方面 (1)以熱忱專業的工作態度,提供師生高品質與便捷的行政服務。 (2)簡化作業程序,建立績效指標。 (3)推動教務行政資訊化,提供招生資訊、考試報名作業、學生課程查詢、課程開設調查、排課選課、教學評量、出勤紀錄、學期成績輸入與查詢、學籍資料建立與查詢等相關業務之便捷服務,提高整體教務行政效能。 (二)特殊性工作 1.持續辦理高職優質化計畫,並積極申辦其他競爭型計畫,以爭取教育資源挹注經費,促進教育品質,提升辦學績效。 2.加強就近入學宣導,積極參與竹苗區各縣市政府辦理之十二年國教暨技職教育宣導,國中端辦理之招生宣導與升學博覽會,藉以吸引優秀學生就讀本校。 3.加強學生英文讀寫練習,編列獎金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相關英文能力檢定,提升英文檢定比率。 4.持續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訂定專業成長機制,透過團隊分享增進教學創新能力。 5.加強本校課程創新調整、活化教學、教師差異化教學的能力,培養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 6.持續更新教學資訊設備,建構網路數位教學平台,鼓勵教師開發、設計及運用數位教材,促進教學數位化,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7.建置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網站,辦理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製作教師研習,利用資訊課程指導學生建立學習歷程檔案資料。 8.加強培養學生基礎與專業核心能力,並提昇人文藝術涵養,舉辦科展、競賽、座談、研討、展覽等活動,帶動校園學術藝文風氣。 二、學生事務處 111至113學年度學務工作以培養勤學習、有禮貌、愛整潔、守紀律、負責任、重公德、講誠信、尚倫理、力勤儉、願服務的健全公民為目標,除重視公民價值、民族精神、民主法治及倫理道德,尤重加強生活教育,落實生活常規訓練。以「有人文、重科技、尚倫理」之全人教育為主軸,養成良好品德與操守,樂觀進取積極努力的人生態度,建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加強親師溝通與合作,促使學校及家庭密切聯繫,為培養下一代傑出青年而努力。 (一)一般性工作 1.建立師生溝通平台,加強學生會及畢聯會組織,共同規範學生行為。 2.加強導師班級經營能力,落實導師責任制。 3.加強性別平等教育與防制霸凌宣導,強調相互尊重禮儀規範。 4.修訂學務暨學生手冊,建立共同遵守規則,制定完善制度。 5.推行民主法治教育,重視校園倫理,勵行人文教育,落實友善校園氛圍。 6.注重衛生教育,落實垃圾分類工作,確實做好節能減碳。 7.辦理高三生命教育暨成年禮、校外教學參觀,以及國際教育交流等活動,增廣學生見聞、擴展視野。 8.充實綜合活動(社團)內容,以拓展學生休閒知能,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9.落實改過銷過辦法,激勵學生奮發向上,避免學生再犯相同過錯。 10.成立危機處理小組,建立暢通回報管理制度,強化危機處理功能。 11.定期實施防震防災演練,規劃災難時避難處及逃生路線。 12.定期舉辦親師座談教育,以利與家長溝通互動。 13.不定期訪視校外工讀及住宿同學,提醒注意安全措施及應變能力。 14.學輔年度工作計畫及行事曆、週班會進度表,訂定具體周詳結合教、訓、輔三合一教育理念,推行學輔工作落實執行。 15.每三週定期召開學輔會報,藉以溝通學輔工作理念,統整工作要領,達成學輔工作目標,會議紀錄陳校長核閱,並確實執行決議事項。 (二)特殊性發展策略 1.推展「品德教育」、「法治教育」、「性別平等教育」、「生命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環境教育」等各式議題融入之教育活動。 2.利用班會、學生會、班級代表大會、網路留言、電子信箱等多元管道,適切理性溝通親師生多方意見。 3.舉辦迎新活動、園遊會、畢業典禮、校慶等活動,培養溫馨校風,促進師生情誼。 4.持續推動班級生活競賽(秩序、整潔),使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性得以內化。 5.透過社團活動,展現學生學習成果,如成果發表會、校外競賽等。 6.辦理高二啦啦隊比賽、高一創意歌曲比賽,舉辦全校運動會、班際盃球類比賽等。 7.積極推動「愛德實踐卡」實施要點,落實「全人教育」理念,經由外在獎勵或內省改過措施,以激勵學生發揮優良品性,促發學生之生活教育成效。 8.推展學生文藝季活動,師生共同參與,提升校園文化品質。 9.推展體育活動,培育田徑人才,組訓籃球、足球、棒球球隊,參與各項比賽,爭取學校榮譽。 10.組訓管樂社,除負責升旗及重要集會之演奏外,並積極參與校外管樂比賽,以提昇水準。 11.加強年級導師功能,協助學務工作推展,增強導師間溝通平台。 12.積極推動團膳業務,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團膳,以均衡學生午餐營養與衛生,重視學生健康發展。 13.發揮人溺己溺大愛精神,匯集全校師長及善心人士愛心,積極運作教育儲蓄專戶,濟助經濟弱勢學生及學生急難濟助。 14.推動學生事務電腦化,以提升行政效率。 15.加強發揮家長會功能,協助學校校務行政推展。 16.結合社區資源,發揮學校特色,達成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想。 三、總務處 本處主要業務為提升行政效能、落實校務發展計畫及執行校園職安各項宣導及庶務工作;規劃合宜校園,營造健康安全環境;嚴控工程品質,監督事務執行進度;充實學校設備,提供優質學習環境;撙節各項開支,確實執行預算經費,以達成優美充實安康校園為目標。 (一)一般性工作 1.擬訂總務處規章。 2.定期召開校務會議及行政會議。 3.確實執行年度預算。 4.落實陳報列管項目之計畫管制。 5.本處人員之查勤工作及考核獎懲之擬議。 6.規劃總務業務之改進與發展。 7.建構校園安全設施及加強維護。 8.加強宣導師生共同節約用水、用電及瓦斯。 9.協助各處室辦理各項委辦活動庶務工作。 10.總管校內各項職安工作宣導及執行。 11.庶務組一般性工作: (1)財產管理〔含登記、管理、分配撥借等〕。 (2)物品管理〔採購、保管、分發使用、報廢〕。 (3)校舍管理及校園保全工作事項。 (4)工友管理。 (5)修繕工程。 (6)校園環境管理(含綠美化)。 (7)安全防護及民防業務。 (8)冷氣儲值卡管理。 (9)各項設施(備)檢查、檢修、清洗〔消防、電梯、高壓電、水質、冷氣、水塔等〕。 (10) 執行校園職安各項宣導事項及庶務工作。 (11)上級交辦事項。 12.出納組一般性工作: (1)辦理各項收入繳庫。 (2)辦理付款。 (3)薪俸發放。 (4)零用金及各項帳務管理。 (5)編製公保、退撫基金、健保等計算表,並辦理繳納。 (6)編製公庫差額解釋表及其他各項報表。 (7)員工所得稅之扣繳及清單、憑單報繳書編製及結算申報。 (8)退休人員退休金、三節慰問金等撥款。 (9) 定期召開學生代收代付款會議。 (10)上級交辦事項。 13.文書組一般性工作: (1)公文之收發、登記、編號、摘要、分辦、歸檔等。 (2)印信典存及用印。 (3)校務會議、行政會議資料彙編及紀錄。 (4)行事曆、工作行事曆資料彙編。 (5)代收及代寄包裹。 (6)各項活動邀請卡、賀卡製作及寄發。 (7)文書處理(含逾期檔案銷毀、年度檔案按冊裝訂)。 (8)應各單位調閱公文。 (9)上級交辦事項。 (二)特殊性工作 1.校園消防系統設備定時維護與更新,以確保校園安全。 2.建立全校之電力能源管理系統及空調用自動卸復載控制系統,推動節能減碳措施,達節能省費之成效。 3.持續建置校園監視系統、校園緊急求救系統,規劃校園自動化門禁管理系統,以維護校園安全。 4.持續推動校園美化綠化工作,營造具有美感之校園環境教學情境,以達成境教的目標。 5.校內無障礙環境之規劃、檢視與改善,建置符合無障礙空間環境。 6.持續推動公文電腦化,以達減紙政策,增進行政效能。 7.配合主計室辦理校務基金工作,針對校務財產做詳細盤點與折舊計算,以利校務基金工作順利推動。 四、實習輔導處 實習輔導處未來發展計畫,依據職業教育法為培育符合國家經濟及產業發展需求人才之目標,配合本校務實致用課程及特色發展,提供完備安全的實習設備及場所,提供學生進入職場所需之專業知識、技術及職業倫理涵養教育,及建立技職專業之榮譽感,並奠定產業發展基礎及厚實國家經濟實力。 (一)一般性工作 1.加強實習課程教學、充實職業知能: (1)參酌課程標準、工廠設備、學生技能程度、業界需求排定實習教學計劃。 (2)實習任課教師於開學前擬定實習教學計劃,並於開學後二週內修正,送交各科主任審核,再由各科主任彙整送實習處存查,得視實際需求調整實習進度,隨時檢討改進。 (3)定期召開科務會議(教學研究會),就實習教學提出檢討與改進。 2.加強實習工場安全維護保養檢查 (1)平時檢查 技士、技佐每週檢查各該管理之實習工場、機具儀器室之安全及設備情形,填寫工場安全檢查記錄簿陳報,保持工場最佳狀態,以利實習教學之正常進行。 使用工場前應先巡視設備保養及工場清潔情形,檢查機具儀器等設備是否故障,隨時確保正常堪用狀態。 技士或技佐於每天下班前巡視工場,落實維護及安全工作。 科主任不定期檢查各工場,確實掌握各工場之狀況。 (2)定期檢查 每月做實習工場機具、儀器等設備故障損壞檢查並彙整請修。 各科實習工場每年3、5、9、11月份辦理安全衛生檢核工作,並填寫實習工場安全衛生檢核表。 3.加強工業安全衛生教育 (1)工場安全教育宣導:實習課任課教師於學期開始第一週,利用實習課加強安全衛生教育,實施情形請指導學生記錄於實習日誌內,以便備查。 (2)機具請清楚標示安全使用規則,如無法標示者,請老師務必於實施教學時,說明並指導學生使用,並將實施情形記錄於實習日誌內,實施後請老師及全班同學均須簽名,以便備查。 (3)建立實驗(習)場所各種實驗設備(機具)之安全作業標準,並於上課時間向學生說明各種機具的安全作業程序。 4.辦理校外教學實習參觀活動 (1)辦理校外教學參觀活動,並由任課教師將參觀活動行程列入實習教學計畫,待觀摩舉行日前2週由任課教師填妥學生校外教學實習參觀申請表,辦好應有之手續,經校長核准後始得舉行,核准後申請表請影印送實習組備查。 (2)辦理校外教學實習參觀之前,請任課教師就觀摩之目的,向同學加以分析說明,以期增加教學效果。 (3)返校後指導學生書寫心得報告或學習單,並由任課教師及科主任核閱。 5.加強與地區產業界產學合作 (1)依據本校各科特性,配合地方產業環境與需求,選擇與本校各科相關之產業辦理產學攜手合作計畫。 (2)選擇績優之公民營機構及企業界辦理教學參觀,或教師研習。 (3)與績優職訓中心或業界合作,提供本校技競選手訓練,增加選手實務經驗。 (4)配合本縣各國中辦理職涯技藝教育試探課程。 6.在校生丙級專案技能檢定 (1)依期程辦理年度全國技職學校在校生丙級專案技能檢定之學科與術科測試。 (2)請各科加強協助學生參加在校生丙級技術士專案技能檢定學、術科測試輔導訓練,以提高檢定及格率。 (3)就業組就有關在校生丙級專案技能檢定學、術科測驗相關事宜與各科聯繫協調,以便提供參檢學生必要協助,順利應檢。 7.職業輔導 (1)配合宣導行政院勞委會職訓中心之雙軌訓練旗艦計畫,協助升學意願不高或因家境困難有意願半工半讀之同學,加強其升學與就業輔導,以增進學生未來就業之競爭力。 (2)運用本校公佈欄網頁刊登廠商求才資訊,提供學生就業機會。 8.推動技藝教育—辦理實用技能學程:茶葉技術科、家電技術科及電腦繪圖科。 9.強化教師實務教學能力 (1)鼓勵教師至企業研習服務或留職留薪深耕服務。 (2)配合教育部研擬建構技術報告升級機制,鼓勵教師專業成長。 (3)推動科教學研究會教師自我成長研習活動,以提升教學品質 (4)鼓勵參與教育部辦理之擴大教師寒暑假赴公民營機構研習。 10.建立本校技職特色發展領域 (1)鼓勵師生從事專題製作活動,並積極參與校外相關競賽,藉以建立科教學發展特色。 (2)透過校內科際攜手合作,結合各科資源,共同發展未來學校本位特色,型塑本校優質技職校院形象。 (3)發展家電技術與製茶技術,使本校成為台灣相關領域之中心學校。 (二)特殊性工作 1.加強技藝能訓練,提升全國農、工科技藝競賽獲獎率。 2.擴大參與全國技能競賽,提供學生表現舞台。 3.輔導學生技能考照,提昇乙級技能檢定合格率。 4.積極鼓勵各科引進業師協同教學,縮小學用落差。 5.鼓勵學生多元學習,積極輔導各科參與專題與創意發明製作競賽。 6.辦理機械群、電機電子群產學攜手合作計畫。 7、積極鼓勵各科開設國中技藝班各職群,以擴大特色招生。 五、輔導處 輔導工作是全面性、持續性、專業性的服務工作。以協助學生解決困擾與問題,並依學生能力、性向及興趣,輔導其適性發展為目標。依據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輔導法設學生輔導工作委員會,策劃並協調推動全校輔導工作,並設置專任輔導教師專責推動輔導業務。 (一)一般性工作 1.訂定輔導工作計畫進度及行事曆並編列輔導活動經費執行。 2.充實輔導處之各項軟硬體設施與設備,豐富輔導資源,以提昇輔導服務品質。 3.建立完整的學生基本資料,俾能掌握學生狀況,以利學生輔導之實施。 4.根據學生生涯發展任務,辦理定向輔導、生涯試探、生涯規劃等團體輔導活動,以協助學生適性發展。 5.實施各類心理測驗與解釋以診斷學生能力、性向及人格特質,以協助學生認識自我,規劃生涯進路。 6.加強適應不良、行為偏差學生之個別輔導,以健全學生之人格特質。 7.依實際需要進行不同主題的團體諮商及班級輔導,以發展學生群性及社會適應能力。 8.舉辦學習輔導、升學輔導及職業輔導講座,並蒐集升學與職業資訊,以增進學生生涯發展能力。 9.製作生活、學習、生涯、心理衛生等主題之輔導專欄張貼於公佈欄,以普及輔導資訊,增進輔導效能。 10.設置輔導信箱及諮詢專線,針對學生問題進行函件輔導或面談方式,迅速化解學生困惑。 11.辦理教師輔導知能研習、輔導專題講座及個案研討會,以提昇輔導教師專業知能,提供教職同仁有關學生輔導技巧之諮詢服務。 12.提供輔導叢書、錄影帶、雜誌、期刊供教師借閱。 13.定期辦理教職員工輔導知能研習,以協助全校教職員掌握社會脈動及教育新知,增進輔導知能。 14.充實生涯規劃之輔導,開設生涯規劃選修課程,辦理校友經驗交流之座談會、校系宣導及高三模擬面試,以協助學生積極開創個人生涯發展。 (二)特殊性發展策略 1.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繫,定期辦理「親職教育活動」,推廣親師合作的輔導理念,期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充分合作常聯繫。 2.實施認輔制度,鼓勵教師參與認輔,並辦理工作座談及安排教師參加研習,以擴大輔導層面。 3.成立家庭教育推動委員會訂定實施計畫,協調各處室共同推動家庭教育,以建構學生婚前教育及未來幸福人生的基礎。 4.辦理生命教育相關之團體輔導活動及個別諮商,建立學生自我傷害防護網,倡導「認識自我、悅納自己、尊重他人、關懷環境、珍惜生命」理念。 5.設置教育部學生輔導諮詢中心苗栗區駐點服務學校,聘請精神科專業醫生定期到校,以及提供各級學校轉介個案之心理師諮詢服務,提昇三級預防,並規劃心理衛生專業研習及督導。 6.與學務處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班會討論題綱及綜合活動時間,安排生活輔導、性別平等教育、生涯輔導、情感教育、親職教育、生命教育等不同主題的「班級輔導活動」或相關講座。 7.每週印發「拾穗」短文,提供多元生活主題、引導學生作深度思考。 8.建立完整的校內「輔導網路」,隨時提供教師輔導諮詢服務與個案轉介。 9.重新規劃輔導處空間,汰換老舊設備及添購書籍、影片、期刊等視聽媒材,以利輔導工作之推動。 10.加強社區資源整合,提昇輔導效能,如育達科大及生命線、勵馨基金會帶領生涯、性別、生命等團體活動;並與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縣政府心理衛生諮詢中心等單位合作,整合苗栗區輔導系統,拓展範圍,提供多元化服務。 六、圖書館 (一)一般性工作 1.依據部訂高級職業學校圖書館設備標準並配合學校教育之目標,提昇師生研究及生活層次,發揮圖書館教育之功能 2.支援教學活動,充實各項資源,發揮圖書館之功能,增進館藏品質。 3.輔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簡化出納作業流程,提供自動化管理與便捷服務。 4.鼓勵捐贈圖書;宣導尊重智慧財產權觀念。 5.辦理圖書館利用活動,提升閱讀層次,充分發揮圖書館功能。 (二)特殊發展策略 1.發展圖書館成為教學資源中心,使教師之教學或研究,透過圖書館找到其所需之參考資料及媒體。 2.充實本校多媒體互動教師學習中心設備,俾使圖書館成為教學資源中心。 3.訓練圖書義工,協助館務推動。 4.全校師生可透過本館資訊,找尋協助其進德修業之參考資料。 5.辦理小論文、讀書心得寫作徵文、專案競賽等各項圖書館利用相關活動。 6.開闢櫥窗,介紹新書,並提供展覽非書資料及新聞剪輯等資訊,不僅美化圖書館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7.規劃自主學習空間,滿足學術型及創作型自主學習計畫同學不同屬性殼成需求。 8.規劃研究小間,提供教師研究及師生討論的空間。 七、人事室 (一)一般性工作 1.辦理組織編制,適時檢討員額合理配置使學校用人更契合組織與業務需求,有效運用現有人力。。 2.辦理教師及職員聘、任用甄選作業。 3.辦理教職員應徵入伍復職復薪案件。 4.審查兼職代課案件及教師課表時數之會核。 5.辦理教職員差假勤惰管理及登記事項。 6.辦理教職員平時考核獎懲及年終考核事項。 7.鼓勵教職員在職進修及職員專業訓練,充實專業技能及學識素養。 8.辦理公教人員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事項。 9.辦理教職員退休、撫卹及資遣事項。 10.辦理教職員工文康活動暨公餘休閒康樂活動。 11.辦理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暨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事項。 12.加強人事服務工作及行政業務工作簡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特殊性發展策略 1.依據高級中等教育法及高級中等學校組織及員額設置標準及學校發展需要,調整行政組織,修改編制員額,以提昇教學水準,發展學校校務。 2.修訂本校分層負責明細表及建立本校職務代理序列制度,落實分層負責及逐級授權之旨,確實執行工作執掌和提高行政效率。 3.依據「教師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及公務人員任用法、公務人員陞遷法等相關法規,秉持公平、公開、公正之旨,辦理教師遴選及職員之陞遷任免遷調。 4.塑造團結和諧的組織文化,激發同仁為中等學校教育服務的愛心與熱忱,減低教師流動率,發揮團隊精神,提高教學工作效率。 5.強化各項政策訓練研習,除年度調派人員參加各訓練機構辦理之講習訓練,並配合舉辦各項研習及專題演講,以增進同仁吸取新知。 6.建立人事管理資訊系統雲端化,配合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發展全國 公教人員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系統WebHR雲端版,以建立完整之人事基本資料。 7.加強人事人員教育訓練,俾熟悉運用人事服務網e-cpa各項應用作 業系統,落實人事工作全面e化之政策。 8.利用集會宣導最新人事法令或不定期張貼公告或E-mail教職員工週知教職員工,增進員工明瞭自身權利義務。 八、主計室 (一)一般性工作 1.本室依據上級單位核定之預算額度,並配合各處室工作計畫,籌劃、編製年度校務基金預〈概〉算。 2.遵照預算法及相關法令之規定,編製分配預算報請教育部核定後確實執行。 3.依據政府採購法及相關規定,監辦各項工程、財物、勞務之採購。 4.收支案件之簽証、原始憑証之審核,及編製收入傳票、支出傳票、轉帳傳票等。 5.每月核實編製會計報告及年終編製決算。 6.統計報表之審核、催報。 (二)特殊性發展策略 1.配合行政電腦化的發展,強化會計資訊系統之作業。 2.積極協助各處室業務推展,如強化營繕工程監辦業務以符合法令。另加強與業務單位間之法令宣導,以達到經費使用之合法性及杜絕浪費。 3.定期將各計畫預算執行狀況提出檢討,如不經濟支出或效能過低之情形,提供改進缺失之建議,另提供關鍵有效之經費統計報表及管理性報表,除作為未來年度編製預算之重要參考資訊之外,並促進財務經營管理績效,達成有效運用資源的目標。 4.學校預算之編製、執行,除依校務整體發展、經營計畫結合之外,在較大之自主性和彈性下,並配合校務基金之評鑑,以發展學校特色,如協助學校推動產學經營合作,落實教學走出校園,另透過學校設備資源融入民間團體,以逐步提升自籌財源之能力,挹注學校擴充整體教育資源,達到教育資源分配及運用更為靈活有效,以落實提升教育品質之目標。 陸、未來展望 校務推展務必群策群力、穩步進行,在溫馨和諧的校園中,經由「行政的優質服務、教師的專業教學、家長的熱心參與」,讓學生在全人教育基礎上,適才適性的學習,畢業後有最好的生涯發展。本計畫預期達成下列六個願景,終極目標在於達到「學生全人發展,學校優質卓越」。 一、建置優質教育環境,重視學生多元學習 結合家長、社區、社會資源,營造優質教育環境,辦理多元活動,豐富學習內容,提供學生多元學習課程,啟發學生多元智慧,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二、建構校園網路教學環境 持續更新教學資訊設備,維持專業教室之電腦軟硬體設備新穎實用。在硬體資源建置完善下,建構校園網路教學系統,推動網路教學,積極鼓勵各科教師建置個人教學平台、教學網頁等網路教學資源,以利教師使用網路實施教學或便於學生在家自我學習,使教學活動多元化、活潑化,來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三、培養學生表達、獨立思辨、解決問題能力 面對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及全球化,人與人互動更加密切,語言表達、獨力思考、明辨是非以及遇問題的解決能力更形重要,透過課程的規劃、教學的設計,加強學生具備全方位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鼓勵創新,發展學校特色課程 透過教學與學習活動,強化圖書館功能,提供豐富學習平台,並結合社會資源,培養學生具備創造思考、規劃執行、表達陳述、團隊合作之知能;務實致用,發展各科特色課程。 五、規劃進修研究,強化教師專業發展 鼓勵教師成立學習社群,針對主題研討進修;辦理多元化教師專業成長活動,發展教學對話平台,以利教師知識管理與分享;培養教師建立教學檔案能力,增進教學檔案之製作技巧,精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師專業形象。 六、求精求實,朝精緻化學校發展 因應少子女化趨勢對招生之衝擊,積極發展群科特色,加強研發教材教具,增進教師專業能力,經由創意教學,培育具有堅實技術基礎、能夠創造思考、擁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充實更新教學設備,美化校園環境,提升學校競爭力,經營苗栗農工成為立足中部地區、放眼全台灣之優質學校。 |